栏目分类

你的位置:富联平台招商 > 新闻动态 >

新闻动态

江苏老人,每逢下雨就大喊:鬼子来了,上刺刀,调查后引起轰动

下雨天,一位90岁的老人在南京一个普通农家小院里状若疯癫。他不停喊着"鬼子来了",挥舞着木棍对着空气一通乱戳。但他的家人却见怪不怪,只是默默看着。

这位老人叫孙建勋,前身是孙秀清。听起来像个读书人的名字,但他16岁就改了个带"功勋"的名。

这事要从1937年说起。那年南京沦陷,日军烧杀抢掠,无恶不作。16岁的孙秀清听完先生最后一课,就回家跟父母说要去当兵。

他爹拍拍他肩膀说"去吧",他娘默默流泪。在家族祠堂改了名,这个少年就这样踏上从军之路。

新兵营训练刚结束,孙建勋就被扔到了战场。战友们被炮声和血腥吓得瑟瑟发抖,他却大喊"怕啥,死了也是为国而死"。这哥们说到做到,每次白刃战都冲在最前面。

有一仗打完清点战果,他一人用刺刀放倒八个日本兵,刀刀见血。战友们都叫他"孙大胆",他自己也挺喜欢这外号。

1939年诺门坎战役后,日军在华战事不顺,急需扭转士气。他们把目光盯上了湖南长沙。在新墙河北岸一带,孙建勋带着部队死守阵地。

第一轮交锋,中日双方打得难解难分。

到了1941年底,日军发动第二次长沙会战。那天大雨瓢泼,战壕里灌满泥水。孙建勋在雨中狂奔,一边指挥部队加固工事,一边严防日军偷袭。

果然,雨幕中出现了日军身影。

子弹打光后,孙建勋带头冲出战壕与敌人肉搏。他像个杀神般冲杀,连日本兵都被他的凶悍吓住了。一颗子弹击中他时,他倒在了敌人的血泊中。

好在及时送医,保住了性命。这一战,中国军队死伤九万,日军损失十一万。

抗战胜利后,蒋介石发动内战。孙建勋选择退伍回乡。他从不提自己的参军经历,直到患上老年痴呆,才在下雨天一次次重演当年战斗场景。

他的儿子得知真相后,跪地痛哭,为父亲补办了退伍证。

如今九旬老人虽已记不清很多事,但保家卫国的精神早已深深刻在骨子里。每当雨落,他仍会拄着木棍,重演当年在新墙河畔的冲锋。这场景看似可笑,却让人心酸 - 那个16岁就上战场的少年,至死都在守护着这片土地。

我们现在过着安稳日子,可别忘了是无数像孙建勋这样的军人用生命换来的。要问他们图什么?大概就是想看看和平年代的中国能走多远吧。

你说他是不是真疯了?我看未必。那些在和平年代活得太久的人,或许才是真正忘记了历史的疯子。

至少孙建勋还记得,在那个血与火的年代,一个16岁少年是如何扛起枪,为这片土地而战。

看这老人在雨中挥舞木棍,不觉得可笑。那根本不是老年痴呆的表现,而是一个老兵对往事最真实的演绎。在他眼中,那不是木棍,是刺刀;那不是雨滴,是敌人的硝烟。

或许每一个经历过战争的人,都带着这样的烙印。和平年代的我们看不懂,但这就是他们的方式,用残缺的记忆和执着的信念,诉说着那段埋藏已久的往事。

那时的中国,需要16岁的少年扛枪上阵。如今的中国,需要我们用别的方式去守护。时代变了,但初心不变。

这大概就是孙建勋老人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启示。

他的故事告诉我们:英雄不一定要惊天动地,但一定要在该挺身而出的时候站出来。就像当年那个16岁的少年,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。

现在的年轻人或许很难理解,为什么一个90岁的老人会对着雨滴喊打喊杀。但这恰恰提醒我们:和平来之不易,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个"孙建勋"用生命换来的。

所以下次再看到老人家举着木棍"打鬼子",别笑。那是一段历史,一个时代,一群人的集体记忆。而我们要做的,就是让这些老兵看到:他们用生命守护的祖国,正在变得越来越好。